2016社區生活提案

藍屋在成功爭取「留屋留人」後,「街坊」用了超過十年的時間繼續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這班「街坊」並不單是藍屋的住戶,還有住在周邊的居民、曾經合力爭取保育的同伴、當年的區議員、附近社區中心的社工,大家來自不同背景、擔當不同崗位,試圖由下而上逐步建立社區,並共同期望藍屋能夠成為文化保育及社區發展的重要示範。香港經歷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等,有時我們期望社會能夠瞬間改變,然而現代社會的複雜性,令不同背景的人要共同生活並不容易,也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事。

故此賽馬會「藍屋創作室」文化保育教育計劃鼓勵各區學校、機構及公眾進一步關注社區、發掘社區的價值及可能性,計劃於未來三年將舉行兩次公開作品徵集、展覽及相關活動,作品徵集將成為創作者互相交流的開端。

我們明白創作或媒材之間難以量化及比較,因此首屆評審的準則將會著重創作者對社區的觀察、想像及未來的投射,而不會以創作技巧為主。比賽評審由獨立策展人、文化教育倡議者及街坊組成,評審團將會以個人經驗並按照以下準則選出得奬作品: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社區創作能與人分享和切磋,歡迎提交您的創作!

捐助機構

主辦




關於

  • 目的
  • 社區這個概念仍然存在很多詮釋的空間。

    《2016年社區生活提案》希望徵集不同創新的方式,收集不同社區的紀錄、研究及對社區的想像及想法,復現社區不同的面貌,並透過12月展覽讓公眾從不同層面認識社區、並進一步關注社區。

  • 組別及參加資格
  • 中學組:所有於2015‐2016學年,於香港就讀中一至中六的全日制學生均可參與是次作品徵集,唯中學組之參加者將需有學校老師或導師作為提名人,以確認參加者參賽資格及向參賽者提供適當指導。

    大專及公開組:凡現時就讀文憑、副學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之學生及其他公眾人士均可參加。

    備註: 歡迎以個人或小組名義遞交作品,唯小組人數不得超過6人,須提供組員名字,並有一位組長作為聯絡人。

  • 徵選主題
  • 本年度具有以下主題,參加者可依據興趣、專長及經驗選擇以下一項或多項的年度徵選主題作為提交作品的方向:
    • 1) 社區生活紀錄
    • 2) 二十年後社區的想像
    • 3) 社區連結想像




指引

  • 作品要求
  • 我們歡迎所有創作媒介,包括平面創作、立體創作、設計、錄像、攝影、跨媒介創作。唯作品須為2014‐2016年間之創作。
  • 網上遞交方法及截止日期
  • 網上遞交將於2016年5月2日(星期一) 上午10時開始,截止日期為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 晚上11時59分,以網上遞交紀錄為準。

    請根據網上報名之指示,完成作品遞交程序。
    遞交前請預備好以下文件及圖像:

    • 1) 3張作品相片,質素不小於300dpi,每張圖片不超過3MB,檔案格式需為.jpg, .png或 .pdf不接受任何壓縮檔案
    • 2) 錄像、設計及跨媒介作品請以超連結形式提交,提交前請確保網址完整並可以以一般網頁瀏覽器開啟。
    • 3) 請填妥有關作品名稱、創作媒介、作品年期。
    • 4) 作品簡介,包括作品名稱,英文內容不多於250字,中文內容不多於250字
    • 5) 作品須為2014‐2016年間之創作
  • 評選程序
  • 第一輪評選結果公佈:2016年6月24 日(星期五)
    入圍作品由策劃小組及評審團共同選出#

    第二輪評選日期:2016年7月9日(星期六)
    優異奬由評審團通過面談選出

    # 入圍者必須參與第二輪評審面談,未能出席面談者,將視作放棄入圍資格。面談通知將於2016年6月29日或之前以電話及電郵通知。
  • 評審準則
    • 在地性 (與社區的關連及對社區的觀察) 40%
    • 創意及其他(對社區想像、紀錄及研究之獨創性)30%
    • 創作技巧 20%
    • 未來發展的可能性10%
  • 其他
    • 所有已提交的作品均視為原創作品,內容並無仿冒、侵犯他人著作權與肖像權
    • 凡參加徵選者,不論入選與否,其電子檔案一概由主辦單位存檔,不設退件。主辦單位可以引用所有參加者所提供的材料供學術研究及宣傳之用
    • 得獎作品之圖像使用版權為創作者與主辦單位所擁有
    • 主辦單位擁有複製、公佈、發行之權利
    • 主辦單位擁有最終決定權,故有權隨時修訂本細則
    • 細則以中文網上版本為準,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評審團

  • 陳淑慧女士 - 香港賽馬會慈善項目主管
  • 黃英琦女士 - 香港執業律師,創意教育、可持續發展及文化倡議者
  • 鄭嬋琦女士 - 獨立策展人、「藝術在醫院」總監及「社群藝術網絡」 總監
  • 蕭競聰 先生 -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民間博物館計劃召集人
  • 藍屋街坊
  • 策劃小組
(排名按筆劃序)


獎項及獎品

  • 入圍作品:每個組別共10件*

    入圍者將會獲發獎狀,並參與2016年12月份的展覽,與各界分享社區的想法。
  • 優異獎作品:每個組別共1-3件*

    優異獎得獎者將會獲發獎狀,參與2016年12月份的展覽及參加於2016年8月的台灣交流團。交流團資助包括來回機票及住宿安排等%。交流團參加者須參與12月展覽期間的分享會,與公眾分享是次交流的觀察及想法。

  • 請注意:

    • * 數目最終視乎提交作品的創作水平而定
    • 1. 參與交流團的得獎者需要自行支付飲食及其他額外消費費用
    • 2. 主辦單位會為所有參加者購買第三者保險,在地協辦單位亦會為參加者購買在地 (台灣)第三者保險。參加者需確認並同意自行評估及承擔進行「賽馬會『藍屋創作室』文化保育教育計劃—〈2016社區生活提案〉台灣社區交流團」之風險,但而參加者亦必須購買指定旅遊保險,方能參與交流團活動


網上遞交表格

網上遞交經已截止,如欲了解最新詳情,可留意網頁公佈的最新消息!



優異獎得獎名單


  • 中學組
  • 〈觀聲地圖〉阮麗怡、林堅毅、蔡植琳、熊楚琪、雷雪瑩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VBH160208 (組別)
  • 'Temple Street Soundscape' Charlene Tamara Oyighan(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
    VBH160187 (個人)
  • 〈百變牌檔〉李海僖(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VBH160174 (個人)
  • 大專及公開組
  • 〈你好,薄扶林〉 杜㯋淇
    VBH160126 (個人)
  • 〈給區議員的地圖﹕骯髒,不康莊〉彭灼楹、黃文進
    VBH160166 (組別)
  • 〈鐵木珍〉阮美寶、翁志健
    VBH160156 (組別)

由於優異獎得獎人數比預期中多,我們將會於15/7/2016 (五)之前,以電郵個別通知得奬者有關交流團的安排,敬請耐心等候。




展覽及頒獎典禮

得獎作品及其他入選作品將於12月之展覽展出。頒獎典禮將於2016年12月展覽期間進行,有關詳情將於2016年9月公佈。



重要日子



活動查詢





Copyright © 2016 St. James' Settlement. All Right Reserved.